海生館行動教具箱 珊瑚展示箱說明
名稱


 圖示     (以下圖示皆取自海生館 OceanTag 學習網

介紹連結 相關搜尋

補充說明 

軸孔珊瑚科 (Acroporidae)

是石珊瑚目種類最多的一科,也是佔珊瑚礁生態系中最重要,最佔優勢的一科。全世界有效種為135種。

軸孔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產卵1
產卵2
桌形軸孔珊瑚
桌形珊瑚軸孔珊瑚 南灣的
珊瑚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表孔珊瑚 (Montipora)

是軸孔珊瑚科的另一大宗,全世界有效種88種。

葉形表孔珊瑚

葉形表孔珊瑚葉形表孔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環形柔紋珊瑚

環形柔紋珊瑚
連結
 
連結
 
(3)鹿角珊瑚科 (Pocilloporidae)

通常生長在淺海的礁石上,牠們的群體由一系列的兩叉分枝構成,
是常見的造礁珊瑚,尤其在新建立的珊瑚群聚過程中扮演先驅者或奠基者的腳色。

巨枝鹿角珊瑚

鹿角珊瑚鹿角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疣鹿角珊瑚

疣鹿角珊瑚
連結
 
連結
 
蓮珊瑚科 (Agariciidae)

雀屏珊瑚、柔紋珊瑚、腔紋珊瑚和加德紋珊瑚等屬的種類,通常長成葉片形、盤形、球形或柱形。

蓮合葉珊瑚

合葉珊瑚輻紋合葉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繩紋珊瑚科 (Merulinidae)

是石珊瑚目中屬數最多、物種數次多的一科,包含菊珊瑚、細星珊瑚、角星珊瑚、腦紋珊瑚、迷紋珊瑚、繩紋珊瑚等。
此科物種形態變異很大,而以球形、半球形、板葉形或柱形為主要的造型。
群體表面的紋路由珊瑚石構成的,珊瑚石的外形則有圓柱形、圓盤形、多角形、腦紋形或不規則的形狀。

腦紋珊瑚


連結
 
連結
 
正菊石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連結
菊花
微孔珊瑚科(Poritidae)

微孔珊瑚通常長成球形或圓柱形,是海底最大的珊瑚群體;
還有一些微孔珊瑚則長成分枝形或板葉形,牠們的共同特徵是具有小型多孔的珊瑚石骨骼。

微孔珊瑚


連結
 
連結
 
真葉珊瑚科 (Euphylliidae)

都是群體型,具有造型奇特、顏色亮麗、型態獨特的觸手,是捕捉食物的最佳利器。

束形真葉珊瑚  
連結
 
連結
 
腎形真葉珊瑚      
連結
 
蕈珊瑚科 (Fungiidae)

是石珊瑚中獨特的一群,大多游離生長,不固定在岩石上,通常分布在珊瑚礁上的凹洞或沙地表面,呈游離形。
牠們可以鼓脹起自己的身體,然後藉著水流的幫助而移動身體,一次還可以移動數公分,
因此又被稱為「會走的珊瑚」。

盤形蕈珊瑚

盤形蕈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影片
連結
樹珊瑚科 (Dendrophylliidae)

顏色鮮艷的種類,本科珊瑚分布範圍很廣,自淺海至深海超過水深2000m都有。
多數並不屬於造礁珊瑚,有些分布在洞穴周圍或陰暗的角落,有些則單獨零星地散布在比較深的海底

圓管星珊瑚

圓管星珊瑚圓管星珊瑚
連結
 
連結
 
水螅蟲綱

千孔珊瑚(Millepora)水螅珊瑚裡的千孔珊瑚科,
由於經常與石珊瑚類生長在一起,並且會形成鈣質實體骨骼,所以也具有珊瑚造礁的功能。
由於現生千孔珊瑚具有強烈毒性刺絲胞,碰觸被螫刺會有灼熱疼痛,因此又被「火珊瑚」。

兩叉千孔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螫傷
連結
板葉千孔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八放珊瑚(軟珊瑚) 屬於珊瑚蟲綱的八放珊瑚亞綱(Octocorallia),包含藍珊瑚目(Helioporacea)、軟珊瑚目(Arcyonacea)、海筆目(Pennatulacea)。
共同特徵是每個珊瑚蟲都擁有八隻羽毛狀的觸手,大多是群體行動物,由許多珊瑚蟲聯合一起組成

大多數的成員並不屬於造礁珊瑚,對於建造珊瑚礁的貢獻很小;
只有藍珊瑚 (Heliopora coerulea) 和笙珊瑚 (Tubipora musica)會堆積鈣質的骨骼,而被歸類為造礁珊瑚。
 
軟珊瑚目 (Alcyoniidea)  
肉質軟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指形軟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穗珊瑚科(Order Nephtheidae) 通常長成直立的樹形或球形,珊瑚蟲聚集成簇,如稻穗般分布在群體的頂端,而由白色的柱部支撐著。
具有驚人的伸縮能力,當柱部頂端的珊瑚蟲充分伸張時,宛如盛開的花朵,美不勝收;
當收縮起來時,高度縮小不及原來的五分之一,像一顆花椰菜般,靜靜地瑟縮在幽暗的角落。
棘穗軟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扇珊瑚科(Melithaeidae) 形態最像樹木,常被稱為海樹或海柳,模樣奇特,形態優雅,非常引人注目。
紅扇珊瑚
連結
 
連結
   
棘柳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鞭角珊瑚科 (Ellisellidae) 珊瑚體呈長鞭形,通常生長在比較深的海底,緊密固著在岩石上,群體的形態大致有樹形和鞭形兩種。
牠們具有黑色的骨骼,而珊瑚蟲則是白色或透明的,分布在骨骼表面,樹形的角珊瑚形態像松樹,因此又被稱為海松;
長度可達五公尺以上,常在頂端形成螺旋,這種構造就像彈簧般,使牠們在強勁的海流中,保持相當的彈性,以抗拒海流的沖擊。
長柔鞭珊瑚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白鞭珊瑚   台灣生命大百科
連結

連結
   

以上圖示皆取自海生館 OceanTag 學習網

相關珊瑚訊息還可以參考 行政院農委會 珊瑚主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