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 古 宙 |
4600-4000 |
45 00 月球形成 44 00 地殼形成 42 00-40 00 大氣及海洋形成 |
46億 至40億年前 |
||
太 古 宙 |
4000-2500 | 38
00 最早原核生物(細菌)化石出現Luca 33 00 細菌會光合作用(不產生氧) 28 00 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菌出現 這時地球大氣層中幾乎沒有氧,氣壓約是目前的在10到100分之一 |
40億 至25億年前 |
||
元 古 宙 |
古 元 古 代 |
成鐵紀 | 2500-2300 | 大氧化事件,地球原始大氣中甲烷被氧氣所取代,形成特大型鐵礦田 | 25億 至5.41億年前 |
層侵紀 | 2300-2050 | 第一個已知的真核生物開始在層侵紀時期進化 第一次被冰雪覆蓋 | |||
造山紀 | 2050-1800 | 1850 複雜的細胞出現 | |||
固結紀 | 1800-1600 | ||||
中 元 古 代 |
蓋層紀 | 1600-1400 | 1500 多細胞生物出現,首先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真核藻類 | ||
延展紀 | 1400-1200 | 1200 有性生殖,發更快的演化 | |||
狹帶紀 | 1200-1000 | ||||
新 元 古 代 |
拉伸紀 | 1000- 720 | 有多細胞真核生物存在的痕跡 臭氧 層形成 可阻擋太陽的有害輻射,使生命可以在陸地上發展 | ||
成冰紀 | 720- 635 | 雪球地球 | |||
埃迪卡拉紀 | 635- 541 | 第一批海綿動物和三葉蟲 | |||
顯 生 宙 |
古 生 代 |
寒武紀 | 451-485 | 寒武紀大爆發,生物的多樣性爆發式的發展。 三葉蟲、海綿和恐蝦類繁盛。 首位掠食者奇蝦出現,及 520最早脊椎動物出現(阿蘭達甲魚) |
5.41億 至4.85億年前 |
奧陶紀 | 485-444 | 480 甲冑魚類出現 472第一批原始植物從綠藻演化並移至陸地上,陸地上出現第一批綠色植物和真菌。 450-460 有頜下門出現 無脊椎動物多樣化,珊瑚、雙殼類、鸚鵡螺類、棘皮動物 第一次大滅絕(淺海結冰)物種損失:85% |
4.85億 至4.44億年前 |
||
志留紀 | 444-419 | 440盔甲魚類出現
430-428維管植物出現。 430-420節肢動物的外骨骼可以支撐身體及阻止水份流失,是第一類移至陸地的動物 |
4.44億年 至4.19億年前 |
||
泥盆紀 | 419-358 |
400 沒有翅膀的昆蟲出現 387 植物演化出木本植物:木質素和發達的根系。蕨類植物繁榮,第一批樹木(古蕨) 376 種子植物出現,演化出花粉、種子 375-365 淡水的肉鰭魚類發展了支撐結構並成為四足總綱。四足總綱利用牠們的腳走上陸地 早期鯊魚(軟骨魚) 第二次大滅絕(腐海)物種損失:75% 盾皮魚類滅絕 |
4.19億年 到3.58億年前 |
||
石炭紀 | 358-298 | 359-251軟骨魚類的黃金時期 330 爬行形類出現。 325 飛行的昆蟲突然顯露 310 爬行形類的一支演化出羊膜卵,產生了能在地上繁殖的羊膜動物 300盤古大陸形成,維持了1億年左右。 |
3.58億年 到2.98億年前 |
||
二疊紀 | 298-251 |
275獸孔目出現,使合弓綱脫離了蜥蜴的樣貌。 二疊紀-三疊紀滅絕 第三次大滅絕(火山或小行星)物種損失:90% |
2.98億年 到2.51億年 |
||
中 生 代 |
三疊紀 | 251-201 |
251滅絕過後,水龍獸是地表最常見的動物。 主龍類成為陸地上的統治者,海洋中的統治者是魚龍和幻龍,空中的統治者則是翼龍 最早的哺乳動物和鱷魚出現 現代珊瑚和硬骨魚也開始出現 第四次大滅絕(暖化)物種損失:70-80% |
2.51億 至2.01億年前 |
|
侏羅紀 | 201-145 |
200 恐龍從滅絕事件中存活,並繁盛起來。 180 盤古大陸分裂為幾個大陸,最大的是岡瓦那大陸 164 最早能游泳的哺乳動物近親獺形狸尾獸出現 150 鳥類從獸腳亞目演化出來 現代鯊魚出現 裸子植物和常見的蕨類植物出現,原始的鳥類,恐龍、魚龍和蛇頸龍、 菊石和箭石生長繁盛 |
2億零130萬年前 到1億4500萬年前(5360萬年) |
||
白堊紀 | 145-065 |
130
被子植物(開花植物)演化出可以吸引昆蟲及其他動物散播花粉的花朵。 125 現今有胎盤哺乳動物的祖先攀援始祖獸出現 075 古海龜出現 開花植物數量激增,現代鱷魚出現,滄龍科與現代鯊魚在海洋中出現 白堊紀的海洋環境異常兇險,大型掠食者出現瓜分海洋資源, 因此又被古生物愛好者戲稱為「地獄水族館」。 第五次大滅絕(小行星)物種損失:75% |
1億4550萬年前 至6550萬年前 |
||
新 生 代 |
古近紀 | 古新世 |
650 沒有了非鳥恐龍,哺乳動物逐步多樣化,史前哺乳動物蓬勃發展 |
6550萬年前 到5600萬年前 |
|
始新世 |
550 靈長總目分支出靈長目、樹鼩。 550 一些哺乳動物重回海洋,其他的亦開始演化成能飛行,如蝙蝠。 500鯨魚及海豚的祖先遊走鯨可能像海獅般在陸地上行走及像水獺在海中游泳,牠的腳有蹼,並且是以耳朵聽聲音。 350禾本科從被子植物中演化出來。禾草和蝴蝶首次出現 |
5600萬年前 到3400萬年前 |
|||
漸新世 |
250狹鼻小目分支成兩個總科:猴總科及人型總科。所有人型總科都沒有尾巴。 氣候變冷,接近冰室氣候,草原在全球的擴張 |
3400萬年前 到2300萬年前 |
|||
新近紀 | 中新世 | 220 印度與亞洲碰撞,產生喜瑪拉雅山及青藏高原。 220 巨牙鯊出現,於016滅絕 150 猿從非洲遷徙至歐亞大陸,成為了長臂猿及猩猩。 130 人類祖先從猩猩祖先形成。 100 氣候開始變得寒冷乾燥,大草原及草原代替了森林。 |
2300萬年前 到533萬年前 |
||
上新世 | 050 人類祖先從黑猩猩祖先形成。 048 人族出現黑猩猩的大小的地猿,並且站立行走。 第四紀冰河時期開始,能人出現 |
530萬年前 到260萬年 |
|||
第四紀 | 更新世 | 025 劍齒虎出現 018 直立人在非洲演化 78萬年前,地球最後(最近一次)的地磁反轉。 20萬年前,非洲衣索匹亞奧莫河 最早的人類。 許多大型哺乳動物蓬勃發展然後滅絕。 晚期智人逐步進化。石器時代人類出現文明曙光 7萬年前 最後的冰河時期 |
260萬年前 至1萬1700年前 |
||
全新世 | 1.5萬年前,最後的冰河時期完結,海水漫過全球 末次冰期結束,人類文明興起。 第六次大滅絕(人類)物種損失:80% |
1萬1700年前 |